截止到12月3日,公募基金仍有372只主动权益类产品,规模不到5000万元,“保壳”压力较大,但年内却平均产生了近30%的收益;剔除新发基金后,目前仍有266只基金实现了34.73%的收益。

有分析指出,基金稳定业绩是规模回升的前提,小型基金不适合参与伴随着清盘风险,虽然年内确实有不少清盘线以下的产品出现业绩、规模双升,但年底的“保壳”大戏重现了险景。
年内小型基金表现不俗
尽管小额基金普遍被市场抛弃,但相关权益类产品的高收益却是不争的事实。据 Wind数据统计,今年前三个季度,主动权益类产品中,市值低于5000万元的产品平均收益接近30%。
「还是行情让然,年初的流动性行情一直延续到年中,尤其是偏股基金都在这轮行情中取得了40%以上的收益。」一位华南公营界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,或许去年迷你基的话语权相对较弱,但今年正好是搭顺风车提高业绩的好机会。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统计,截至12月3日,基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主动权益(股票型、偏股混合型、平衡混合型、灵活配置型)共有372只,同比增长28.44%,较上证综指年内11.57%的涨幅大幅领先。若剔除年内新增基金,共有266只基金,再加上再投资,单位净值增长率平均为34.73%。具体地说,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是中欧盛世成长 E,再创新高后单位净值增幅达79.75%;跌幅最大的是前海开源50强,涨幅仅为-3.35%。此外,有51个产品收益率超过50%,占总收益的20%左右。
就规模而言,第三季度有36只基金规模降至两百万元以下(剔除了今年新成立的基金),而刚刚跌破五千万的凯石沣 A,目前基金规模为0.50亿元,去年四季度规模为2.9亿元,现在已经拉响了清盘的警钟。
本年度清盘的人不多
尽管小型基金的业绩出现分化,但与同类产品相比,“保壳”的愿望依然强烈,从今年的情况来看,不少业绩企稳且超预期的产品也在规模上得到不小提升。
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天治转型升级,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5月,尽管其业绩最差,连续6个月回报率为-0.33%,但也有最高的连续6个月回报率为67.03%,特别是今年表现突出,截至12月3日,其净值增长率为57.57%。不难看出,从基金规模走势来看,今年上半年净值增长速度较快的基金中,净值涨幅区间为27.14%,中报规模也较一季度增加0.1亿元至0.4亿元。但是,随着市场的回调,净值回落,到了第三季度末,市值已经降到了0.1亿元。尽管天治转型升级迄今实现了57.57%的净值增长率,但与2019年底的487户相比,已降至282户,可见其业绩的波动对持有人信心的影响更大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迷你基金毕竟是投资人回避的对象,对于接近5000万元清算价的产品,即便其表现良好,对规模的拉动也已经非常有限,比如长信恒利优势,今年以来净值增长66.31%,在这一驱动下,基金规模从年初的0.3亿元增至0.4亿元。
在上述公营界人士看来,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,业绩增长的稳定性决定着规模能否持续增长。也有相关人士表示,表现良好且有清算风险的产品并不会成为“危险之物”,而这一情景正在迷你基金年底“保壳”大战中上演。
实际上,受前期亏损业绩拖累,今年以来相继清盘的权益类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不在少数,有多只基金因合同终止而进入清算程序。
据巨潮资讯网数据显示,广发中证800 ETF、银华中证内地资源指数分级、招商稳祯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、广发海外多元配置(QDII)等25只基金在11月份公布了清算报告,截至11月底,已有153只基金在今年年底清盘。
业内人士表示,基金清盘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市场低迷,基金产品收益率较低,导致不少持有人赎回,造成基金规模缩水;二是委外资金撤出,造成大量基金规模大幅缩水而清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