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2020年四季度末,动力煤价格超强走势超出所有人的想象,供应节奏偏紧,遭遇前所未有的旺盛需求,动力煤价格在11月初至12月底期间大幅拉升,港口现货报价上涨超过30%,期货价格创下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。
物价会回归理性
统计数据显示,自动力煤期货上市以来,700元/吨以上已是极小概率事件,处于正态分布的尾部。再回到基本面,我们认为,供需边际改善,价格会逐渐回归理性。
2020年4月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内蒙古地区煤炭减产。截止2020年11月,内蒙古全省原煤产量8.89亿吨,比上年同期下降5.9%,倒查20年来涉煤腐败问题,导致该省原煤产量自5月以来连续下滑。直至八、九月份东北地区供暖备货需求启动,蒙煤供应压力才得以体现,成为导致供过于求的主要因素。自然,进口提早透支,环渤海港口淡季未出库,也是导致供应紧张的原因。
从去年四季度开始,内蒙古地区保供增产势头良好。随着内蒙古产能释放,供给状况总体上将出现明显改善。另外,为了改善供应紧张的状况,发改委也出台了各种措施,除了增加国内供应外,还将适当增加煤炭进口。新年伊始,进口配额限制减弱,整体供给已逐渐回暖。
从需求端来看,国内经济形势良好,能源消费拉动作用增强,但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,经济向好对煤炭消费拉动作用减弱。自2020年12月以来,煤电调峰发电压力下的用电需求大幅攀升,12月中下旬火力发电电量同比增长超17%,但火电超高速增长并不是常态,随着极端寒冷天气的消退,工业企业春节前停产放假,需求端压力有所减弱。
供应和需求边际状况改善,动力煤上行动力已趋放缓,深度贴水期价已反映出市场情绪趋于谨慎。
一般来说,春节临近,企业停产放假增多,需求压力减轻,电厂煤的日耗数据将大幅下降,库存压力也将改善,加上春节后需求端将逐渐进入淡季,市场采购备货需求进一步走弱,港口报价波动幅度将收敛。从价格的反馈来看,近5年的数据显示,除2018年春节前15个交易日CCI5500大卡动力煤报价波动幅度较大外,其他年份的波动幅度都较小。但从期货市场来看,5月合约上市以来,春节前后涨跌互现,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回顾历史行情走势发现,到2020年四季度末,价格走势与2018年初时十分相似。2017供给侧改革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,拉尼娜现象加剧了冬季用电压力,调峰用电加快了电煤消费,中间环节及下游企业库存紧张程度严重,价格上涨速度加快,2018年1月末,价格升至历史高位。不像2018年,2020年冬季温度是近50年来最低的,目前沿海八省电厂煤炭日耗比往年同期都要高,高消耗下导致动态指标库存可用天数迅速下降,部分电厂库存可用天数降至警戒线以下,引发市场电力紧张的担忧,2020年年底,动力煤价格开始连续两个月大幅上涨。
但对比库存情况,目前上游国有重点煤矿库存、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,甚至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都比2018年1月时要好,上中下游库存增加或超过千万吨。而且对保供稳价的政策态度没有改变,发改委不断出台各种措施改善供需形势。对煤电供应的政策高度重视,动力煤价格或将与2018年的政策调控结果相似,春节前有明显的回调。
当基差不足时
根据期货价格持有成本理论,期货价格应等于即期现货价格加上持有成本,而持有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和质量检验、运输、仓储成本以及交货成本等,虽然理论上期货价格应高于现货价格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,通过回顾动力煤基差的变化,发现动力煤的期价往往长期处于贴水状态,而期价升水的情况却相对较少。
由于供求矛盾迟迟难以调和,现货价格不断跳水。据现货市场了解,港口现货5500大卡价格已攀升至870元/吨,甚至还有900元/吨的价格。与此同时,现货价格大幅上涨,期货市场在政策调控的强力压力下,对价格上涨预期相对抑制,基差迅速扩大。根据1月8日现货报价870元/吨来算,5月合约基差已扩大到165.6元/吨,处于高位。
但与2016—2017年不同的是,高基差绝非常态。供给侧改革已从全面去产能转向结构性调整,2019年以来优质产能加速释放,国内煤炭供应能力已明显增强;另一方面,动力煤期货市场日趋成熟,随着交割品质要求的提高,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距离进一步缩小,期现联动性增强。另外,非主力合约的活跃度增强,促使期价与现价走势更加接近,不合理价差逐渐被消除。
根据历史趋势的规律,以5月合约基差为例,春节前后30个交易日的基差趋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,节后将是基差回归的大概率事件。现在基差已经达到了2016年同期的最高水平,可以考虑做空基差,进行逆期套利。对现货企业而言,为防止现货价格大幅缩水,可考虑在期货市场建立多头仓位,以取代现货持有,从而有利于买方套保。另外,为防止股价下跌,公司可考虑购买看跌期权以规避风险。